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變硬,可能會導致椎體融合,進而引起脊柱的曲線更加明顯,稱為后凸。
健康的脊柱可多向運動,當韌帶鈣化或椎體融合時,運動將會受阻,即遏制強直性脊柱炎進一步惡化。
骶髂關節炎通常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第一個癥狀,隨著時間的推移,炎癥會蔓延到整個脊柱。椎間盤將椎體隔離開來,而韌帶將椎體連接起來,限制椎體過度運動。長期的脊柱關節炎(脊柱炎)會導致椎間盤周圍韌帶鈣化,最終導致椎體完全融合,稱為堿毒癥。
當強直性脊柱炎發生時,關節邊緣的骨發生炎癥(即骨炎), 炎癥細胞會產生某些化學物質損害骨,使其脆弱和溶解,反過來,機體需不斷修復這種損害所產生的瘢痕組織和新的骨組織,使骨變得越來越脆弱。當強直性脊柱炎開始消失時,機體則會通過在損傷部位沉積鈣質來修復骨。當椎骨自我修復時,一些不明原因使得鈣沉積擴散到韌帶和椎間盤,導致脊柱融合,有時也被稱為骨性強直。
強直性脊柱炎首先容易發生在年齡為17到35歲的白種男性,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三倍,女性在懷孕期間容易發生。
強直性脊柱炎可能具有遺傳因素,8%的美國人具有導致此種疾病的基因,只有其中的1%會發生。
像其他關節炎一樣,強直性脊柱炎(AS)也是由炎癥作用引起的,初始癥狀會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。
• AS的第一個癥狀是骶髂關節炎(骶髂關節處的炎癥),這會引起下腰部和臀部疼痛。
• 常有嚴重的腰背痛,沿著臀部和大腿的一側或兩側,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,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。
• 長時間的休息會使AS惡化。
• AS會降低脊柱的靈活性,影響向前和向后的彎曲。
• AS會影響背中部肋骨和椎骨的連接處,此處關節的炎癥會進一步引起胸壁和腹部疼痛。
• 頸部的癥狀是僵硬,疼痛和活動受限。
• 滑膜炎是指滑膜處的炎癥,當AS損害機體的關節時,滑膜炎就會發生,其癥狀是機體中任一關節處疼痛,僵硬和腫脹。
• AS會導致背中部呈圓形凸出,這種畸形稱為后凸,當后凸發生時,肺部受壓,呼吸困難;AS還會引起肺部炎癥,增加呼吸難度。所以呼吸會影響AS的進展。
• 約25%的AS病人會有虹膜炎,即虹膜處炎癥,通常視野不受影響。
• 隨著AS的發展,脊柱會逐漸融合成一個連續的骨柱,當此癥狀發生時,脊柱的疼痛就會消失,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疾病得到緩解,患者將會喪失脊柱活動度,椎骨也會變得更加脆弱,極易發生骨折。如果疼痛消失后又突然重現,很有可能是椎骨骨折了。
AS的早期診斷有時比較困難,醫生們通常會根據慣例進行身體檢查,X射線和實驗室檢測,可能有以下癥狀:
• 背痛的發病年齡在35-40歲
• 漸進性,不是由外部創傷引起
• 疼痛已持續3-6個月
• 運動鍛煉后會有好轉
• 早晨脊柱僵硬
• 有AS家族史
X-射線
對脊柱和盆骨進行X光照射,可檢測出患者是否患有AS。
在AS早期,X射線檢測出骶髂關節周圍的變化,而在AS后期,則能檢測出韌帶和椎間盤的鈣沉積,完全的脊柱融合,有時還能看出舊的脊柱骨折。
實驗室檢測
血液檢測能發現攜帶AS基因的患者,但無法識別患者是否患有AS。
另一種血液檢測能發現體內逐漸增加的炎癥感染。
尿檢可排除由腎臟異常引起的與AS類似的癥狀。
目前的醫療手段無法治愈AS,但能緩解疼痛改善身體狀況,手術可能必不可少,但主要還以藥物,理療和鍛煉等保守治療為主。
藥物治療疼痛
治療AS的首選藥物是無甾體抗炎藥物(NSAIDs),尤其是吲哚美辛,患者只需按照醫囑服用即可。若NSAIDs效果不顯著,也可嘗試柳氮磺胺吡啶;皮質甾類藥物如潑尼松對緩解炎癥有很好的作用,但如果長期服用,副作用也會相應顯著;還可服用一些降低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以減少炎癥,但是這類藥物副作用很大,服用需慎重。
理療
患者需在理療師的幫助下學會以下幾點:
• 糾正姿勢和身體動作以緩解脊柱后凸
• 用硬板床薄枕頭和正確的睡姿入眠
• 保持適當的運動
• 多做伸展運動并加強體育鍛煉
手術
極少有患者需手術治療,如患者有嚴重的畸形,可考慮截骨術,此手術是調整椎骨位置使患者擁有更加好的直立姿勢。
若AS引起的關節炎使得髖關節嚴重受損,則需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