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立身體時便可辨別脊柱是否有承受身體重量的能力。脊柱由椎體組成,而椎體之間是由椎間盤隔開,椎間盤的作用是緩沖外界的沖擊,保持脊柱相對的靈活性,如果沒有椎間盤,脊柱將不能緩沖外界的壓力,我們的身體也不能前屈后伸。
當椎間盤收到微小的損傷時不會感到疼痛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日常生活中重復的壓力會對椎間盤產生不利,另外,抽煙和遺傳因素也是椎間盤退化的原因。最后,椎間盤被磨損,出現坍塌,于是椎體受壓。椎間盤逐漸地退化變窄稱為椎間盤退化疾病,會造成局部疼痛以及頸部、腰背部的不適感。這種疾病較為普遍,通常在人們20幾歲和30幾歲時容易發生。
健康的椎間盤中間有大量的水分,使得椎間盤柔軟有彈性,能承受脊柱適當的力量,力量過大則會損傷連接椎體的纖維環(與韌帶同一材質的外環),隨著時間的推移,椎間盤中間的水分開始流失,椎間盤干枯。
椎間盤失水壓縮,厚度降低,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,導致關節突關節(脊柱背面)轉移,改變原有的結構。
小關節周圍可能會形成骨刺,又叫骨贅,阻止脊柱節段過度運動。椎管與脊柱等長,將脊髓容納于內,骨刺有時會生長進入椎管,擠壓脊髓和神經,造成疼痛和不適,稱為椎管狹窄。
當醫生在處理椎間盤疾病時,他們會整合一系列脊柱內的問題,這些問題始于對椎間盤的損害,最后影響整個脊柱。椎間盤疾病的開始癥狀通常是腰背部疼痛,隨著時間的推移,疼痛逐漸蔓延到臀部和大腿。由椎間盤退化本身所引起的癥狀有椎間盤源性疼痛和椎間盤突出。
椎間盤源性疼痛
由受損椎間盤引起的疼痛叫做椎間盤源性疼痛。一個退化的椎間盤會引起機械(或結構)疼痛,此外,有研究證據表明,隨著椎間盤的退化,椎間盤本身也會疼痛。 椎間盤源性疼痛常表現在下背部,感覺疼痛來源于臀部和大腿,稱為放射痛。
椎間盤突出
椎間盤突出時常發生,不足為懼,直到它引起椎管狹窄,尤其是它后面的小關節的骨刺形成時。這又叫做節段性狹窄。
診斷椎間盤退化疾病時,醫生需了解患者的完整病史并做一些身體檢查,如
X射線:若醫生推測是椎間盤退化,X射線用于判斷椎體間的高度是否減少,骨刺的形成,關節面的增生和四肢膝關節屈伸中的不穩定性。
MRI掃描:檢測椎間盤水分的流失,關節面的增生,椎管狹窄和椎間盤退化。
大部分椎間盤疾病只需保守治療,如服用止痛藥和注意休息等。大部分背部問題無需手術治療。
休養生息
背部損傷之后立即休息2-3天有助于緩解脊柱和周圍肌肉的壓力,患者需以正確的姿勢躺在硬褥墊上;在膝蓋下方放一枕頭有助于緩解疼痛。
理療
一個全面的康復計劃應有其他措施輔助,如緩解疼痛和炎癥,改善力量和運動狀況,協助患者更輕松的處理日常生活。有規律的鍛煉是基本方法,應加強提高和協調背部肌肉和腹肌力量的鍛煉。
硬膜外內固醇注射(ESI)
當保守治療沒有明顯作用時,ESI可用于緩解椎管狹窄和神經根受壓引起的疼痛,減少炎癥的發生,降低椎間盤的突出程度。此內固醇注射是從背部到硬膜外腔將可的松(一個強大的抗炎固醇)和局部麻醉結合。這種方法對緩解炎癥癥狀不是非常見效。